12月14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城镇化研究专题研讨会。西北大学教授刘科伟代表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组进行研究介绍。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区域外延拓展战略以及陕西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等课题,并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新政策、新提法,对陕西省城镇化内涵与实施路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冠军出席研讨,副厅长韩一兵主持会议。
专家建议:城市群和城乡统筹是重点
西安市规划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韩骥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注重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注重建设美丽乡村对提升整体环境的作用,更要注重丝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与周边各省的合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指出,关中城市群的发展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在研究丝路经济带建设时,要做好中、长、远期规划,对丝路经济带各接点城市资源的研究要加入交通内容,尤其不能忽视通用航空这个元素。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东认为,我国本轮对城镇化的部署有了新调整,未来5—10年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点由关注增量扩张逐渐转变为适度增量扩张和消化存量并重的格局。因此,建议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应置于全国城镇化的大盘之中,考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思路、地位、作用,以及政府在新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抓手和调控的变化。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尚武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适度保护农村,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要帮助农村发展其他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交通、信息化方面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现代化。建议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应重视对陕西人力资源的研究,从微观角度研究主体,定性指标留取关键参数即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指出,建议新型城镇化格局关注三个层次:关中城市群、市县和镇村三级,扁平化设置城市层级,以大带小发展,综合考核,促进资源流动。同时,研究要战略和城镇化两条腿走路,重点研究城镇化的抓手,思考陕西融入丝路经济带和中央要什么、省级政府做什么、给市县政府引导什么,指标体系要有连续性和评价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院长周庆华认为,新型城镇化要结合陕西特征,在产业方面要注重新能源利用所发挥的作用,西安在丝路经济带发展中要突出交通区位优势。
六点要求:抓机遇促发展
在研讨中,杨冠军厅长就关中城市群建设如何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陕西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问题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互动探讨,并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在最后发言中,杨冠军指出,这次“开门”研讨中专家们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站得高,看的实,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座谈会取得了预期效果。
结合专家建议,杨冠军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研究提出六点要求:
第一,陕西城镇化应在全国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下,对照我省的薄弱环节,跳出传统框架,提出可行的建设思路。
第二,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研究不仅要以丝路经济带为大背景,更要抓住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以战略的高度思考关中城市群等问题,同时,以合作的思路和态度,研究跨区域和外延拓展等问题,促成省域内和省际间的合作,转化更多有利因素。在发展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规划引领的主导作用,促进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三,针对陕西的新型城镇化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结合国情、省情,又要结合管理的实际运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四,专家们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城市群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在我省推进关中城市群发展建设、重点示范镇、新型农村社区等工作均有所实践。今后,应站在更高角度看待实际工作,协调城市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第五,进一步对我省在中国城镇化大背景下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论证和研究。
第六,新型城镇化研究要跳出原有框架,在新的背景下、节点上、历史阶段上创新思维,提出新纲要,找到新抓手,为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依据。(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