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11个市(区)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陕西区域经济网
首页 -> 经济信息 -> 中省

陕西省11个市(区)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

发布时间:2011-12-06  浏览次数:1075 次  来源:陕西日报
    今天,11月份陕西省各市住房保障工作考核在本报如期刊登,这也是今年最后一次公布保障房建设考核成绩。成绩单显示,11个市(区)成绩全部满分。
    11个100分,的确来之不易!
    回顾第一次在本报刊登考核成绩,有优有劣,一些地方考核总分甚至不足50分。9个月之后,当11个100分摆在我们面前时,可以清晰地看出11个市(区)一年来不断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信心;也可以看出11个市(区)创先争优、勇争上游的决心。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顺乎民心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央又推出5年保障房大计,全国建设3600万套,其中2011年开工1000万套。5年后,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做好保障房建设工作,是国家保障民生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高效高质地完成好。但是,保障房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具体矛盾尚待解决,很多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保障房建设中,我省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也为国家保障房建设创造了新经验。
    公开考核,作为保障房建设的“陕西经验”,已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可并推广。通过公开考核,地方领导明晰了本地保障房建设的排名位置,排名靠前的有荣誉感,排名靠后的有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必然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通过公开考核,让百姓更加明白政府为保障房建设干了多少事、尽了多少力,民心民意监督着地方政府必须干好这项工作;通过公开考核,细化考核项目,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地市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指导和管理。曾有一位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的排名靠后,会有一种强烈愧疚感,这种愧疚感又会激励我们全力以赴推进工作,给百姓一个交待。
    有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项目986个48.13万套,占目标任务的107.36%;完成投资47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8.1%,这些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前列。成绩的取得,公开考核的作用功不可没。
    另外,成绩的背后,彰显的是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为政理念。“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惠及多方面的大好事,务必认真做好。”省委书记赵乐际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每到市县调研时都要视察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赵正永省长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深入市县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众多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从中,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执政能力。面对资金难题,陕西省依托省属国企,创造了保障房建设融资的“陕西模式”,成立了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有力地支持了资金困难的市县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面对土地难题,今年3月底,省政府向各市一次性下达了31202亩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标,列入计划的项目用地授权省国土资源厅直接审批,规定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不落实的市县,停批商业开发土地供应手续,不得进行土地招、拍、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保障房“六大模块”模式,将“政策”、“土地”、“资金”、“质量”、“分配”、“管理”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梳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得到国家建设部的肯定,为我国保障房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是保障房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成绩的背后,是11个市(区)的全力以赴和尽心尽力。汉中市拿出最好的土地用于保障房建设;西安市保障房封顶率高达47%;铜川市采取统一征地、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同步开工,缩短进度;经济基础较差的商洛,也已完成投资23亿元,建设保障房2.5万多套,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在11个市(区)的努力下,我省保障房建设圆满且超额完成任务,为三秦百姓交出了一份完满的民生答卷。
    2012年即将来临,陕西保障房又将面临着更多考验。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科学筹划下,在不断完善的保障房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中,在各市(区)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陕西保障房建设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我们也相信,来年11个市(区)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