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见菜”话民生
——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接受陕西日报采访摘录
2月28日,在省发改委主任办公室,新任主任方玮峰就“保障民生”接受了陕西日报记者陈艳的采访。
(陕西省发改委新任主任方玮峰)
确定GDP增长12.5%
12.5%的目标既是经过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审慎考虑,也是从陕西的发展阶段和省情实际出发制定的,只要我们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积极进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说到信心,我觉得这一目标首先体现了我们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的信心,也展示了陕西为全国经济稳增长作贡献的一种决心。其次,保持较快增速具备很多正能量,外部经济环境逐步向好、东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三星电子、陶氏煤液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国际能源价格的回升,都可以支撑我们较长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
最重要的一个信心还来源于过去十多年的积累,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过去五年来GDP平均增速达到14.3%,去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6,实现了“五年四进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民生事业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厚积薄发、释放潜能的态势已经形成。
三秦百姓得实惠
陕西今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450个,年度投资3163亿元。其中,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共安排50个,年度投资751.9亿元,占到全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的23.8%。包括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移民搬迁和扶贫攻坚、支持就业、公共卫生、教育及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今年,针对这些领域,我们还要进一步“扩面提标”。
今年我省十大领域民生工程计划安排资金达到10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0%,将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倾斜力度。在实施领域上也进一步拓宽。继续开辟新途径、实施新项目,将群众新需求、新期待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比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地市级的“三馆”建设(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另外,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补助方面将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当然,除了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外,我们要求在推进他领域的重点项目上,也要将民生贯穿始终。
推进项目统筹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要靠一个个项目来落实。推进项目是发改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经济总量做大,人民才能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保障民生,不仅局限在民生工程领域,抓产业、基础设施也是保障民生。比如,提起能源化工项目,感觉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但说到“气化陕西”这个项目,会让更多的居民使用上优质清洁的天然气,其实还是民生保障项目,目前受益群众已经超过1300万人。我们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通过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民生保驾护航。
提高收入实现百姓富
提高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收入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把他们转移到城市,因为城里人收入是农民的3倍。所以我们要加快城市化进程。陕西制定的农村收入倍增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增收难度很大,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全省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通道,我们有信心让老百姓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在我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启动上,关键点是公平,我们需要研究一次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高困难人群的收入等实际问题,尽快出台能够“刀下见菜”的实施意见。
提高百姓收入根本上还是得加快发展,把蛋糕做大。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但富不了一方人。老百姓收入水平低,很重要的一条是大家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就业,一部分人还没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靠农业收入不可能让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所以根本还是要把更多的人转移到二、三产业。我的观点是,就业解决基本保障,创业才能实现富裕。目前,陕西的民间资本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比全国的低17个百分点,加上中小微企业少,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下大力气扶持各类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产业发展上,去年全省服务业完成投资7208.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7.7%,成为投资的主力军,说明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和民营企业起来了,老百姓收入就起来了。
大力推进民间投资
下大力气推动民间投资,难点是破除“玻璃门”和“弹簧门”。陕西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对待”的原则引导民间投资,就是说,所有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我们都积极开放,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能源化工、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行业。鼓励民间投资者用资金、技术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兴办各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资本机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建设和经营能源化工、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参与投资开发城镇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兴办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参与避险移民搬迁、保障新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近期,省上将选择一批这些领域的投资项目向社会公布。